在《战狼2》最火的那段时间,正好赶上了九寨沟地震。地震消息一传出,许多明星都发声捐款支援灾区,吴京谢楠夫妇捐了100万。彼时《战狼2》已有打破票房纪录、直冲云霄之势,因此有一些网友对吴京进行了道德绑架,认为《战狼2》赚了这么多钱,吴京夫妇应该捐一个亿。,此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对此,吴京在参加某采访中回应:“首先我向师哥李连杰学习,第一时间我也有做一些行动。第二,我现在票房还没到手。慈善我还会进行到底,我会用我的方式。我一向习惯于低调,尤其是慈善这种事情。误会总有澄清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去自诩澄清。杰哥(李连杰)也看得到,他也鼓励我。慈善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无论多少,你都是最棒的。我还会将慈善进行到底的。”
《战狼2》这部电影让吴京名利双收,但这并不是吴京应该巨额捐款的理由。被逼捐过的明星,并非仅有吴京,背后的逻辑也并不难理解。然而,这种强盗逻辑何时才能划上休止符?
“逼捐”现象背后体现出一种畸形的“道德绑架”逻辑。从个人层面上来说,每个人追求道德上的提升都是值得称道的事情,诸如自省和帮助他人。进一步讲,我们能否要求别人像自己一样追求美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显得不那么确定,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对道德的不同理解,也涉及到道德从个人的自我提升扩展到群体之间的行为指引。“道德绑架”就是将自己的道德标准施加于他人身上,并以此作为指责或强制他人的依据。“道德绑架”在实践中往往会以两种截然相反的面目出现,一种是将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不做某事就是不道德,诸如说明星有钱不捐就是缺德等;另一种是将对方置于道德制高点,指责他人不做某事就是虚伪,诸如说有钱不捐不配做社会精英等。
“逼捐”现象背后展现出我们社会中缺乏一种真正的慈善逻辑。诸如捐钱帮助他人的慈善行为的核心是自愿,与之相反,还有一种做好事的方式是纳税。对于后者而言,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汇集资金,进而帮助社会需要帮助的人,诸如当代社会中的福利性权利或政策大多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如果做慈善也可以强制,那么慈善和纳税还有什么区别?我国慈善法制定时,就曾有有关部门提出应当让每个公民每月拿出部分工资来做慈善,但并未被认可。
“逼捐”现象背后展现出我们社会中缺乏一种真正的权利逻辑。媒体上经常报道,这是一个权利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权利泛化的社会。但是,权利的增多并没有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权利的本质,而个人权利应该被视为对抗功利主义式多数的“王牌”。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财产享有财产权,这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财产权的限制需要有充分理由的证成。社会中的“仇富”心态是对财产权的最大危害,“逼捐”逻辑认为灾区民众需要帮助,而富人有钱自然就需要多捐钱,这几乎是“吃大户”的另一个版本。这种逻辑扩展开来的结果就是任何人的财产都可能在此借口下被夺走,包括那些赞成“逼捐”的人。
我们更愿意相信,网络上的“逼捐”现象只是“键盘党”的情绪发泄,而不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逼捐”行为绝对不是对慈善事业的一种促进,而是一种戕害。因此,成熟的慈善文化需要在尊重权利和自愿的基础上得到良性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